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8日 作者:动物科学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一、工程中心概况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凉山生态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工程中心”),是2019年2月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产-学-研-用”校级科研平台。该中心立足凉山,面向四川,服务西南,辐射东、南部发达地区,依托动科院科研和教学力量,集国内相关的13所科研院所的力量,契合凉山养殖业实际,开展凉山地方畜禽、渔业的繁殖及生态养殖技术和饲草资源研究,同时工程中心依托高品质专用肉牛产业的发展,通过建立生态化家庭农场的发展示范,推进农牧转换,使从业农户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为凉山养殖业的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凉山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产业支撑模式。
二、工程中心开展的工作
1、在牛品种改良方面
1.1 盐源基地
工程中心依托凉山青茂农业有限公司,在盐源县开展当地黄牛品种改良工作。主要利用当地黄牛为母牛群,选择有代表性的改良示范点,采用人工授精杂交改良人技术,有针对性的设计安黄杂+皮黄杂(安格斯和当地黄牛杂交、安格斯和皮埃蒙特牛杂交),对当地牛品种退化严重的牛群进行改良示范。从2018年9月开始至今,已配怀近200头母牛,已出生50余头杂交牛犊,得到当地老乡们的认可和支持,在盐源局部地区已收到较好的示范效果,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德昌基地
凉山地区的德昌和米易等县,与盐源相比,母牛体型较大,对我们工程中心来说,开展杂交改良工作,有一定优势。针对德昌米易两地,考虑到当地黄牛体型较大,而比利时蓝牛属于大型瘦肉型肉牛,我们主要设计开展了比西杂+比夏杂(比利时+西门塔尔牛杂交和比利时+夏洛莱牛杂交),首次在当地开展了大型高品质专用肉牛方向的选育探索工作,目前工程中心在德昌的一个家庭农场,已成功改良出10余头比西杂牛犊,其中第一头牛犊养殖3个多月获得12600元的收益,得到了当地家庭示范户陆先生的认可。在杂交选育过程中我们积累了经验,同时也使工程中心对肉牛产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实。今年,结合德昌的一个40头牛的小型牛场,在开展杂交改良的同时,引导发展周边农户种植优良牧草----巨菌草,积极探索“农户+家庭牧场”种养殖循环分工合作增收发展模式。2019年,州农业农村局刘健总畜牧师、州农投等相关领导多次参观盐源和德昌实验示范基地,在肯定工作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在牛品种改良和发展模式方面,为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生态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3 米易基地
在米易,虽然牛的养殖量不大,但是对于牛的品种改良工作开展时间比较长,老乡们都很乐意接受。考虑到米易当地母牛群体较大,我们设计开展了“比黄牛”杂交改良技术(比利时蓝牛,大型廋肉型肉牛),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米易地区因气候特点,种植芒果和琵琶量大,老乡养牛目的,是将牛作为一个产粪机器,将牛粪应用到芒果和琵琶地,形成生态有机循环种养模式,这样产出的水果,味道好,保质期长,节省化肥费用,得到当地老乡们的认可和推广。通过我们不懈努力,在当地政府的大量支持下,使乡亲们能更好的将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推动当地质量型循环大农业的发展,为凉山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助力。
1.4 河南基地
工程中心在四川开展工作的同时,也在河南汝阳、宜阳、伊川、南阳等地建立了多个实验基地及合作示范场。目前,已获得BXF1、BPXF1、BXXF1多元杂交肉牛两百余头,同时在对高产牧草的种植测产方面做了小范围的实验,取得了初步数据,为以牛产业为支撑,实现农牧转换、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依据。
2、在牧草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2.1 尝试开发新的牧草资源
工程中心始终以“产-学-研-用”为已任,在开展研究推广科技的同时,结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偿试设计了两个不同情况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一个是利用耕地种草养牛,另一个是利用山地坡地种草养牛发展林果业的生态循环模式。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中,尝试种了5亩皇竹草,实验结果显示:皇竹草生长周期180天,产草12吨(与目前,青贮玉米的3-5吨比,有显著优势!),每亩可饲养当地凉山黄牛6-7头,饲养改良后的杂交牛3-4头,半年亩均增收万元以上。同时,对小型家庭牛场,养殖15余头母牛存栏,年养牛收益可达8万以上,林果收益达6万以上。以上两户小型家庭农场,均取得了满意收益,得到当地家庭农场主的认可。未来,工程中心在2020年将再扩大三家以上的示范家庭农场,为肉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示范。
2.2 具有开发潜力的资源
针对凉山地区的气候及资源特点,结合当地畜牧业发展需求,利用工程中心科研优势,经过充分调研分析,目前可以开发当地有潜力的植物资源有艾粉、松针粉、圆根内生微生物开发利用等,或作为绿色可再生的饲料添加剂应用的畜牧养殖业中,推动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目前,艾粉、松针粉、圆根的科研工作已展开,为植物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三、工程中心的目标
1、通过5-10年的努力,争取将工程中心建成草食动物省级重点实验室。
2、工程中心在全州设立科技咨询服务网络站点20个,为从事养牛产业的养殖户提供及时的相关服务支持。
3、在科研方面,申报各级项目10-15项,发表文章5-10篇,申请专利10-15件,制定标准2-3项,出版专著2-3部,5-10年内力争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选育出高品质肉牛新品系1个,填补我国低脂大型肉牛配套系空白;争取在5-10年内,进入省肉牛体系和草业体系各1人;国家肉牛体系和草业体系各1人。
4、在人才培养方面,工程中心将秉承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的“传帮带机制”和“走出去、沉下来”的特点,发展成为动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凉山地方基层养殖业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基地。5、年内在凉山培训示范家庭农场从业人员2000人以上,帮助建成永久性草地示范牧场5000亩以上。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