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6日     作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科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高等院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课程。

  2.课程目的

  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并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懂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关系;

  3.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4.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地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及其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识,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内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教学要求:

  1.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3.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

  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和联系,革命统一战线中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2.了解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

  3.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掌握其基本内容

  4.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5.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教学重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总路线及其评价;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和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教学难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要求:

  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2.理解探索中走的弯路和出现的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3.懂得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思想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走的弯路和出现的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教学要求: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4.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5.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教学难点:

  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学要求:

  1.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2.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3.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教学要求:

  1.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理解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理解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的重要意义;

  5.理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重要性;

  6.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7.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8.理解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总布局(1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要求:

  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2.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理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5.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大意义;

  6.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7、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8.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重要意义和总体思路;

  9.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10.理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总体思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教学要求:

  1.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3.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4.理解“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5.理解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教学重点: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教学难点: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一、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教学要求:

  1.理解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2.理解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3.理解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难点: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二、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三、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

  五、坚持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教学要求:

  1.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3.理解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意义;

  4.科学把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教学重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教学难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教学要求:

  1.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4.科学把握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难点:

  坚持党的领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其中包括播放教学资料、录像或电影,组织课堂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等)。

  2.根据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3.除教材外,应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参考书,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本课程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两部分组成。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核心课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后续课程。

  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改革、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修订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毛泽东选集》第1、2、3、4卷,《毛泽东文集》第1——8卷;

  3.《邓小平文选》1、2、3卷;

  4.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6.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8.《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0.《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 学 大 纲(专科)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高等院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课程。

  2.课程目的

  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并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7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懂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关系;

  3.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4.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地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及其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识,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内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教学要求:

  1.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3.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

  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和联系,革命统一战线中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2.了解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

  3.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掌握其基本内容

  4.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5.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教学重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总路线及其评价;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和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教学难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要求:

  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2.理解探索中走的弯路和出现的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3.懂得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思想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走的弯路和出现的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教学要求: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4.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5.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教学难点:

  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学要求:

  1.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2.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3.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教学要求:

  1.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理解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理解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的重要意义;

  5.理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重要性;

  6.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7.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8.理解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总布局(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要求:

  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2.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理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5.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大意义;

  6.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7、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8.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重要意义和总体思路;

  9.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10.理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总体思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教学要求:

  1.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3.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4.理解“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5.理解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教学重点: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教学难点: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一、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教学要求:

  1.理解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2.理解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3.理解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难点: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二、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三、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

  五、坚持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教学要求:

  1.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3.理解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意义;

  4.科学把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教学重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教学难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教学要求:

  1.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4.科学把握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难点:

  坚持党的领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其中包括播放教学资料、录像或电影,组织课堂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等)。

  2.根据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3.除教材外,应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参考书,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本课程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两部分组成。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核心课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后续课程。

  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改革、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修订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毛泽东选集》第1、2、3、4卷,《毛泽东文集》第1——8卷;

  3.《邓小平文选》1、2、3卷;

  4.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6.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8.《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0.《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版。

  毛中特概论教学大纲 (本科).doc毛中特概论 教学大纲 (专科).doc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邮箱:sxzzll@xcc.edu.cn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蜀ICP备05008540号 川公网安备51340102000022号 版权所有(c)威尼斯(金沙)欢乐娱人城(Macau game Center)·百度百科
Baidu
sogou